快要过春节了,说说习俗问题。最近,我有两个年轻朋友,正在为回家发愁。他们愁的倒不是那一张薄薄车票,而是要回去交给丈母娘的那一摞厚厚钞票。他俩一个要订婚,一个要结婚,要完成相关仪式,彩礼是少不了的通行证。
彩礼,有的地方称为聘礼、纳彩等,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婚嫁风俗,是男方要娶女子为妻时需要支付的钱物,数额大小,因地因人因时而异。这回,他俩想找我支招,如何才能在彩礼上打到最大的折扣。要知道,彩礼这东西,拿出来是真金白银,说起来却是风俗传统。刀割在哪个男人身上也都疼呀。
恰巧,刚看到一则新闻:去年,浙江一组“土豪订婚照”被疯传,照片里除了金条、银条和金首饰等聘礼,还有几个袋口微开的袋子,里面装着一捆捆百元大钞总价值 500万元,当时,让无数待嫁之女发出“羡慕嫉妒恨”的尖叫。此后,双方同居,因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矛盾,订婚不到一年就闹着“离婚”,男方向女方索要全部聘礼,最近诉讼至法院,几经折腾,女方终于退还男方约75%的礼金。
昔日幸福“秀恩爱”,如今残忍“断舍离”,这种错位尴尬,让我也不禁在想,这彩礼,到底是龌龊的,还是高尚的?
不得不说,彩礼扛着传统文化的旗号,扛着保护婚姻的理由,显得很高尚,但往往改变不了利益掠夺的本质。围绕彩礼的种种闹剧,有时给人感觉,不是情比金坚,而是情比金贱。尽管说婚俗原本是有文化的,但是,彩礼打着文化名义,演着男方不停要压价,女方不停要溢价的游戏,让婚恋变得物质、功利、浮华、庸俗。
婚恋需要仪式,需要沿袭“风俗”和“传统”,但是,对待传统文化,对待民间习俗,在今天,应该要勇敢地注入新的时代价值。当彩礼不能展示婚恋应有的礼仪性、象征性、情感性、伦理性的综合力量,反而变成利益交易的工具,这样所谓的婚俗文化就必须被摒弃。其实,在婚恋面前,每个人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感情不应是交易。由此,就可以判断出,彩礼是龌龊的还是高尚的。婚恋的最大不幸,也就是在感情与利益中纠结,不能划出清晰边界,这其实就是糊涂的爱。不能把情感的归情感,利益的归利益,文化的归文化,到最后,人与人找到的也不会是紧紧粘合的同类,而要经历“断舍离”的痛苦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