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讲,一个完整的刑事诉讼案件一共有五个阶段,分别是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
立案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犯罪事实存在;2.该犯罪事实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侦查机关就应当予以立案调查。立案是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也是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
刑事案件发生之后,如果需要查明真相,就需要对已经发生的案件进行侦查。侦查分为任意侦查措施和强制侦查措施。任意侦查措施即走访、询问等几乎不影响被调查人、被询问人日常生活的调查手段,而强制侦查措施则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由于强制侦查措施会对公民的合法权益产生极大的损害,所以作为一种法律授权的强制力量,只有在立案之后才能够使用。侦查程序并不是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如果是刑事自诉案件,就不需要侦查机关介入侦查。
起诉,又称审查起诉阶段,指有控诉权的国家机关和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指控内容进行审判,以确定被起诉人刑事责任并予以刑事制裁的活动。最常见的就是刑事公诉案件,侦查机关在侦查结束之后,将案件相关材料和证据移送给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部门。经过检察机关对案件的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补充侦查或者不起诉的决定。
审判阶段,即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以及被指控的事实予以现场公开审理并判决的程序。在刑事诉讼案件所有程序当中,只有经过了审判程序,才能确定是否有罪、成立什么罪、应负怎样的责任等。人民法院是唯一能够确认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的机关,未经人民法院审判,不得确认任何人有罪。
执行阶段,顾名思义,就是在审判结束之后,将判决结果交付执行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