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04月20日
免费咨询热线
133-700-11000
与精神病患者离婚
  案例介绍:赵某和朱某结婚近15年,两年前,朱某受刺激开始精神不正常,常不自觉发呆、唱歌、跳舞、摔东西,甚至自残身体。赵某见朱某无好转可能,即趁朱某清醒时写了一份协议书,双方商量好了自愿离婚,家中部分财物归朱某所有,并由朱某在协议书上亲笔签字认可。赵某凭协议书将朱某送回其娘家后,其娘家不服,认为离婚可以,但财产分配过少。请问这样的是否有效?   精神病患者不能“协议”离婚。根据法律规定...
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两年
  依《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夫妻提出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是“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这是指夫妻因分居而提出的法定的离婚理由,这条法定的离婚理由由两个必备要件组成,缺一不形成法定的离婚理由。   两个必须要件是:1、因感情不和;2、分居满两年的。   夫妻分居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如夫妻俩分别在两个城市工作,没有同居的条件,这种夫妻分居的情形,不是因感情不和而分居...
怎样和服刑人员离婚?
  因一方劳改对方提出离婚的,应在保护婚姻自由的原则下,考虑有利于劳改人员的改造,以及刑期长短和罪行的性质等情况,予以处理。对结婚时间较长,生有子女、夫妻感情较好,刑期不长的,应尽量做和好工作,经调解无效,也可判决不准离婚。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和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
如何证明分居
  因感情不合分居满两年,可以认定夫妻感情已经破裂,法院可据此判决离婚。那么如何证明夫妻已经分居呢?这也是各位在离婚案件中同学问的比较多的问题。我归纳起来解答如下:   一、分床不分房,法院难认定是分居   因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夫妻还只拥有一个住处,或者无力负担长期在外单独租房居住,因此夫妻感情不和后,同房不同床,各自分灶吃饭。在一方提起诉讼离婚时,如果另外一方不承认分居事实,外加夫妻...
法律上的夫妻分居是指什么?
  根据《》第32条规定,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法院经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因此,分居可能导致在诉讼时法院认定夫妻双方感情破裂从而解除。其前提是夫妻因感情不和而分居(因工作等原因分居另当别论),并且分居时间满2年。这些条件是法院解除婚姻关系的充分条件,因为法律规定是“应”准予离婚。   但是,分居并不是离婚的必要条件,更不可能导致自动离婚。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是否解除婚姻关系,仍以夫妻...
异地可以办理离婚吗
  可以,只要被告在异地生活一年以上即可。离婚有两种方式:和诉讼离婚。协议离婚需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办理;诉讼离婚,需向被告所在地(户口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一方离开户口所在地连续居住满一年的地方,须有暂住证或居委会证明))法院起诉。
“其它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精神,具体包括:(1)一方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3)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时弄虚作假,骗取《》的;(4)一方有精神病,久治不愈的;(5)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6)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或者虽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夫妻感情的;(7)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
判断夫妻感情破裂
  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如何判断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新〈〉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都做了规定,以下为判断感情破裂的具体情形: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的疾病,或一方有生理缺陷及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   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   3、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
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标准
  起诉一方负有举证责任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而答辩一方如不想离婚,则要积极举证,夫妻感情尚未破裂,仍有挽回余地。   就我国《》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主要根据以下两点:   一是2001年《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即规定在重婚或同居、、虐待或遗弃、赌博吸毒恶习、分居这四种情况下,应当判离。   二是1989年12月《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
什么是感情破裂?
  所谓感情破裂。在我国实际上是法定的解除婚姻的条件。感情破裂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根据《》第三十二条,下列情况属于感情破裂:   (一)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沪上找律师,就上沪律网~
上海律师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