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文:
继承因被继承人死亡而开始。继承人自继承开始时,除民法另有规定及专属于被继承人本身之权利义务外,承受被继承人财产上之一切权利义务,无待继承人为继承之意思表示。继承权是否被侵害,应以继承人继承原因发生后,有无被他人否认其继承资格并排除其对继承财产之占有、管理或处分为断。凡无继承权而于继承开始时或继承开始后僭称为真正继承人或真正继承人否认其它共同继承人之继承权,并排除其占有、管理或处分者,均属继承权之侵害,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得依民法第一千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请求回复之,初不限于继承开始时自命为继承人而行使遗产上权利者,始为继承权之侵害。最高法院1954年台上字第五九二号判例之本旨,系认自命为继承人而行使遗产上权利之人,必须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即已有侵害继承地位事实之存在,方得谓为继承权被侵害态样之一;若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其继承人间对于彼此为继承人之身分并无争议,迨事后始发生侵害遗产之事实,则其侵害者,为继承人已取得之权利,而非侵害继承权,自无民法第一千一百四十六条继承回复请求权之适用。在此范围内,该判例并未增加法律所无之限制,与宪法尚无抵触。
理由书:
遗产继承制度,旨在使与被继承人具有特定身分关系之人,于被继承人死亡之后,因身分而取得被继承之财产,藉以保障继承人之权利。继承因被继承人死亡而开始,继承人自继承开始后,除民法另有规定及专属于被继承人本身之权利义务外,承受被继承人财产上之一切权利义务,民法第一千一百四十七条及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条定有明文。继承权如被侵害,应许继承人依法请求回复之。我国民法为使继承人于继承权受侵害时,只须证明其系真正继承人即得请求回复其继承权而不必逐一证明其对继承财产之真实权利,以及继承权之回复应有一定之时效限制,乃设继承回复请求权之制度,于民法第一千一百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继承权被侵害者,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得请求回复之」,第二项规定:「前项回复请求权,自知悉被侵害之时起,二年间不行使而消灭。自继承开始时起逾十年者,亦同」,以有别于物上返还请求权。
继承权是否受侵害,应以继承人于继承原因事实发生后,有无被他人否认其继承资格并排除其对继承财产之占有、管理或处分为断。凡无继承权而于继承开始时或开始后僭称为真正继承人否认其它共同继承人之继承权,并排除其占有、管理有或处等情形,均属继承权之受侵害,初不以于继承开始时自命为继承人而行使遗命上之权利者为限。盖继承回复请求权与个别物上返还请求权系属真正继承人分别独立而并存之权利。最高法院五十三年台上字第五九二号之判例认:「财产权因继承而取得者,系基于法律之规定,继承一经开始,被继承人财产上一切权利义务,即为继承人所承受,而毋须为继承之意思,表示,故自命为命承人而行使遗产上权利之人,必须于继承开始时,即已有此事实之存在,方得谓之继承权被侵害。若于继承开始后,始发生此事实,则其侵害权者,为继承人已取得之权利,自无民法第一千一百四十六条之适用」,旨在说明自命为继承人而行使遗产上权利之人,必须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即已有侵害继承地位事实之存在,方得谓为继承权被侵害态权之一,若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其继承人间对于彼此为继承人之身分并无争议,迨事后始发生侵害遗产之事实,则其侵害者,为继承人已取得之权利,而非侵害继承权,自无民法第一千四十六条继承回复请求权之适用。在此范围内,该判例并未增加法律所无之限制,与宪法尚无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