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之下购房者压力增加,为此,部分市民把目标定在了“小产权房”,但由此带来的法律纠纷屡见不鲜。因“小产权房”本身缺乏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使得买卖双方一旦产生纠纷,买卖合同一般被法院判决无效。法律界人士提醒市民购买“小产权房”一定要慎之又慎。
深圳市民张先生花30余万元购买了宝安区一处120多平方米的“小产权房”,并支付了1万元定金和10万元首期款。
但后来他又后悔想退房,开发商却表示不愿退还首期款。为此,双方闹上法庭。
宝安法院审理后认为,“小产权房”交易本身违法,遂一审判决双方的“认购书”无效,被告开发商应返还张先生的首期款和定金。
张先生的情况还算是好的。去年在网上一则“官司赢了房早拆了”“小产权房”纠纷新闻,更是“小产权房”购房者面临法律尴尬的真实写照:海南三亚的张女士去年1月在当地与开发商签订了一份合资建房合同,支付了首笔购房款7万元。后来她发现“小产权房”并不受法律保护,办不了房产证,于是要求开发商退还首期购房款,但遭拒绝。她将开发商告上法庭,同年11月法院判决该购房合同无效,开发商应退还所收的房款,但该“小产权房”却早被拆了,开发商已不知踪影。
购房者考虑经济能力
选择“小产权房
市民李先生是南山科技园一家大型公司的白领,来深圳五六年了,月工资7000元-8000元左右,但他仍选择了购买布吉的“小产权房”。他告诉记者,买“小产权房”完全是从经济承受能力上来考虑的,至于以后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现在还没想那么多”。
李先生说,因为准备和女友结婚,所以他们到处看房。但南山的房子动辄一两百万元,首期要付三成,他们觉得经济上承受不了。后来到布吉看了“小产权房”,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才40多万元,小区环境也不错,“实在太诱人了!”考虑再三,他们买下了这套“小产权房”,这让他们一下子从准备面对的沉重购房负担中解脱出来,经济压力小多了。多余的资金他们又买了一辆小轿车,方便上班。
当记者问他是否了解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时,李先生说:“应该就是没有产权证,不能转卖的问题吧?我们是自己住的,没关系。其他的没想那么远。”
“小产权房”
受购房者青睐
记者走访了解到,深圳大多“小产权房”集中在布吉、沙井一带,而且不少“小产权房”建得越来越像商品房,有高层、电梯、物管、花园,吸引了不少购房者。“小产权房”价格较前几年也有所上涨,4000-5000元/平方米的居多。好一些的小区价格更高,甚至达到7000-8000元/平方米。
如布吉富×花园,就是由多栋20层左右高层住宅围合起来的封闭式小区,小区有物业管理,每栋的底层都是商铺,每栋还有一部电梯。除小区楼间距不足20米以及居住密度过高外,这里完全像一个商品房小区。富×花园附近的荔×花园、玉×花园,也都是20多层建筑构成的“小产权房”小区。
据报道,宝安沙井“小产权房”数量为深圳之最,在售或在建的统建楼盘在50个以上,住房多达5万多套。这些“小产权房”的开发模式是:由原住民、村股份公司、私营老板或开发商等多方合作,再进行利润分成。买房者不少,买家多为自住的,但也有一些投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