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铜牛厂公共租赁房项目开工,1000多套房源将于2011年竣工交付使用。这也是北京市首个由政府住房保障部门作为业主的公租房项目。
作为城镇住宅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公共租赁房的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公共租赁房的建设额。
公共租赁住房是各地目前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能够承受起的一个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这个城市来工作的群体。
实际上,公共租赁住房是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法。就是这部分群体不属于低收入,但是他目前确实通过市场解决不了自己的住房困难。因此,政府提供给他们一定的帮助,过一段时间,当这部分群体有支付能力了,他们就离开公共租赁住房,到市场购买或承租住房。
厦门、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常州、青岛、广州等城市均已开始推动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工作。
铜牛厂公共租赁房项目建设方北京住总集团告诉《中国投资》,梨园项目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户型主要是一居室和二居室,建筑面积分别控制在40平方米左右和60平方米以下,其中一居室约占60%,二居室约占40%。作为北京市住宅产业化实施试点工程,将按照不低于《北京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建设技术导则》中规定的建设装修标准。
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政府主管部门对公共租赁房的发展十分重视。一些城市已经出台公共租赁房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牵头制定相关文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公共租赁房一旦形成制度,覆盖范围将远远大于现在住房保障的对象,可以实现住房供应的全兼容”。
今年8月1日,北京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管理办法规定,公共租赁房的供应对象是“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具体包括已通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资格审核尚在轮候的家庭以及其他住房困难家庭”。这意味着,凡是达到条件的北京市保障性住房供应对象,都多了一条解决住房困难的途径。
梨园项目申请的火爆证明了公租房项目到来的必要性。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主任程建华告诉《中国投资》,北京市已有7000多户家庭提出公共租赁房申请,多数是已经获得保障资格、正在轮候的家庭,包括一部分因为经济压力、获得了资格但一直没有购买保障房的家庭。
虽然由于公共租赁房刚刚起步,建设规模有限,对“夹心层”的全覆盖目前仅能在制度层面上实现。“我们认为,将来公共租赁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以和廉租房打通。租一样的房子,不同的对象交不同的租金”。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刘琳说,随着保障能力的提高,未来的住房保障体系将进一步简化。
比北京早走一步的江苏省常州市,将公共租赁房保障的人群定位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80%的无房户”,这一标准同样覆盖了目前所有的保障对象。当地已经有200多户家庭提出公共租赁房的申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原来享受廉租房补贴的家庭。
新入职人员是关照重点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杰告诉《中国投资》,两年前,有关部门就公共租赁房开始调研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公共租赁房“探索解决大学毕业生等新入职场人员的住房问题”。“新入职人员的住房问题是世界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他们虽然不属于低收入群体,但刚刚就业,积蓄少,存在阶段性的住房困难”。齐骥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有责任支持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公共租赁房就是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