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02月22日
免费咨询热线
133-700-11000
群租禁令失效 租客不得不群租
发布时间:2017-07-03 09:03:00作者: 上海律师网浏览量:901 ℃

  近日,朋友一家老少5口从住了10多年的老式公寓搬进了房龄5年左右的楼宇。住房比以前敞亮,小区也比以前漂亮,可家里的老人却开心不起来——

  

  

  

  

  小区居民入住率不足40%,很多大户型房子被出租给企业作宿舍,一套房里住着十几个人,每天上下的电梯总是人满为患,而且楼道里早晚经常传来喧哗声,冷不丁会被吓一跳。由于出入混杂,孩子不敢独自在小区里玩耍……“挺好一个小区,怎么就成了打工公寓。”

  2月1日起施行的《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因对出租住房作出详细规定而被称为“群租禁令”。“禁令”生效虽已半年有余,但上述朋友的遭遇,在我市一些住宅小区仍普遍存在。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群租我行我素的背后,既有房客面对高租金的无奈,也有管理方力不从心的尴尬。

  需求庞大

  “群租禁令”失效

  将客厅、房间、厨房甚至阳台分割成若干小间,然后按间分租给酒店员工;在房间内安置多张床位,甚至搭起上下铺,按床位出租给单位作单身宿舍……在二手房市场较难获得理想收益的背景下,一些房东转售为租,化整为零。

  近日,记者在我市高校较密集的麦岛周围小区采访时发现,上述做法这里比较普遍。在弘信花园小区,大学毕业不久的小史,住的就是典型的“群租”房——七八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一张低矮的单人床、一个简易衣橱、一只立于角落的旅行箱,这是小史的全部家当。

  这套住宅原是三室两厅,140平方米左右。为使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房屋结构已完全发生了改变,除了两个卫生间外,其余空间被木板分隔成了9个小单间,分别出租给互不认识的年轻人。

  小史目前在一家私企工作。当初选择这份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工作地点离学校近,能够找到群租房,“单独租一套房子租金太高,对于刚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那点薪水根本承担不起。”

  除了刚入职的大学生,外来打工者也是群租的主力军。

  来自四川的王女士和丈夫在岛城务工多年,也与他人一起群租多年。随着租金不断上涨,与王女士在同一套房里一起生活的“老乡”也在增加。

  王女士告诉记者,8年前,她和丈夫刚来青岛打工时,就在市中心租了一套旧楼房,80多平方米,有一个客厅和两间卧室,月租金1000元,当时就住她一家和两位四川老乡,共4人,人均月付房租250元。现在,还是这套旧房,月租金已涨到2000元,房内格局也由一厅两室变成了四居室,住着6个人,她一家分担的租金增至800元。

  “如果不多住两个老乡,我们一家就要分担一半的租金,也就是1000元,是8年前的两倍。而这8年多来,我做家政服务的工资虽有大幅上涨,但还没有到涨一倍的程度。”王女士说,收入赶不上房租涨得快,单独租一套又“吃不消”,群租就成了减负的最有效办法。

  记者调查发现,在数量众多的出租房源背后,是同样庞大的租房需求。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还有来寻找职业梦想的大学生,在买不起房子、单独租不起房子的现实面前,“群租”似乎成了一种最现实的选择,且愈演愈烈,这使得“群租禁令”失效。

  隐患重重

  管理出现真空

  花样众多的“群租”现象,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相邻业主的正常生活都将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

  “楼上楼下都是群租的,我这夹馅面包的滋味甭提多难受了。”东海西路52号兴源小区陈先生向本报反映,单元楼内多套住宅租给了酒店服务员,一套房子最多能住20多人,这些服务员长年上夜班,且下班时间不一,有的半夜回宿舍,有的凌晨才归,回宿舍后一时难入睡,于是穿着鞋,咚咚地在地板上来回走动,有时打打闹闹大声喧哗,直到早晨两三点才能安静下来。“上面闹一宿,我们也‘陪’了一夜,第二天哪有精神工作?”

本文对我有帮助?点击【右下角】的菜单里的"分享"按钮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沪上找律师,就上沪律网~
上海律师咨询热线